八月二日,四川省最南端——攀枝花,出現了首例成功申請育兒津貼的家庭。
今年7月28日,攀枝花在全國首次宣布,為二、三孩家庭每胎每月發放500元補貼金,直到孩子3歲為止,當地第一個成功申請育兒補貼金的家庭。
據攀枝花出臺的《十六條促進人力資源集聚的政策措施》,對那些按照政策生二胎的攀枝花戶籍家庭,在2021年6月12日及以后生育第二個以上子女的,將獲得補貼1.8萬元。
這項政策對于攀枝花正在懷孕的王立和妻子來說,是一筆錦上添花。
正準備著要孩子,應該是趕上一趟”,王立對南風窗記者說:“攀枝花人還是很期待的,男女老少都在討論。
攀枝花育兒補助政策出臺前一周,中共中央國務院《關于優化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政策的決定》正式公布,在重申三孩政策的同時,明確了取消社會撫養費等限制措施,并配套實施積極的生育支持措施。
根據國家政策,攀枝花成為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發放生育補償金的城市。
有人認為,這一舉動意味著中國正式步入了“生娃花錢”的時代。
"加快生三胎"
就像中國很多四五線城市一樣,攀枝花這個寧靜的西南城市,新鮮事物總是來得晚些。
當地的攀枝花人嶼山回憶,17、18年左右,手機支付和網約車才在攀枝花逐漸鋪開,比成都慢了三四年。
雖然已
經計劃修建高速鐵路車站,但攀枝花尚未實現高鐵通車,在他去省會會上大學時,還得坐上長達13個小時的綠皮火車。
與大城市不同,小城市居民一般還是愿意生育孩子,嶼山告訴南風窗記者。
而在攀枝花,年輕夫婦的生育意愿并不低,王立和妻子婚后一開始就打算要兩個孩子,聽說育兒補貼金政策出臺后,他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:“要加速生娃?!?br />
經過幾年的幾輪房價上漲,目前攀枝花市區平均房價每平方米六千元左右。
到2020年,攀枝花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4209元,高于全國同期水平,相當于人均月收入3684元,對于普通居民來說,買房并非難事。
全國生育補助政策何時實施?
養育子女的貼金,無疑是一種鼓勵生育的破冰探索。
西北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人口學教授王學義認為,每個月給500元的補貼對個人家庭來說意義不大,但對地方政府來說,壓力并不小,可見「攀枝花下大決心從多方面來配套」。
在人口老齡化、生育率持續下降的社會背景下,促進生育已成為一項公共事業,是一項公共事業。
繼三孩政策和配套措施出臺具體要求之后,全國各地都將出臺更多鼓勵生育的舉措,補貼金
政策有可能在全國其他城市推廣嗎?
王學義告訴南風窗記者,配套措施需要相應的地方財力。就經濟總量而言,攀枝花的表現并不引人注目。在四川21個地市州中,攀枝花GDP總量在全國21個地市州中名列第15位,但人均GDP比成都高,居全省首位。
在肯定育兒補貼金積極意義的同時,王學義也指出了該政策的局限性。
第一,實際上不能保證家庭領用的補貼金真正用于養育子女;
二是難以激發城市中產家庭生育意愿。
「絕大多數中間人口(不生孩子),是迫于都市生活的壓力,子女撫養壓力」,王學義說。他認為,配套政策更應該以構建家庭福利為核心,把地方財政用于減免稅收、租房補貼、購房補貼、增加婦女就業發展機會等。
從淘汰落后產能到吸引人才的政策轉變,實際上反映了存量人口資源與現代化建設之間的矛盾,如何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,更需要綜合考慮。
從西方的例子可以看出,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,完善的生育配套措施并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。
王先生認為,改善人口結構,增加社會福利,不應僅限于生育政策的調整,還應推動科技創新、政策創新和制度創新,實現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質量紅利的轉變。
但對于生育津貼所能產生的實際效果,還需要時間來檢驗。